• “共享单车”冲击“分时租赁”?
  • 发布时间:2017-08-21 10:55
  •   

    不管是汽车分时租赁,还是共享单车,单靠租赁都难以实现盈利。

      这边网约车烧钱大战刚以滴滴、优步合并落下帷幕,那边以摩拜单车为首的“网红自行车”旋风开始刮起,传统汽车再次站在风口浪尖之上,成为被冲击的对象。2016年广州车展上,“共享”与“智能”、“低碳”、“互联”一起成为关键词,被反复提及。主流传统汽车企业明确表态,要在移动出行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。新近崛起的共享单车,作为移动出行的一部分,自然也成为汽车企业关注的对象,关注其对出行、交通、汽车产业链带来的影响,尤其对汽车分时租赁的影响。

      共享单车成“网红”

      今年4月,共享单车登陆上海,随后扩散到一线城市。在广州城区,尤其是地铁站沿线也能看到其身影。相比于汽车,共享单车无需停车位、使用成本低,低碳环保。共享单车还无需停车桩、无需办卡、随扫随走。打开手机客户端,通过地图找寻单车,也是用户所喜闻乐见的。

      不开车,不叫网约车,骑辆共享单车,已经成为城市街道新的风景。因为能解决人们“最后一公里”的痛点,各种风险投资蜂拥而入,除摩拜之外,还有OFO、小鸣单车、优拜单车等。公开资料显示,2015年摩拜和OFO均先后获得数百万元的融资;9月30日,摩拜单车宣布完成了1亿美元C轮融资;10月10日,OFO宣布完成1.3亿美元C轮融资。10月8日,“小鸣单车”宣布已完成1亿元A轮融资。支持者认为,共享单车在于打破传统,不再局限于休闲、娱乐与健身,而是要与公共交通、私家车出行和网约车并驾齐驱,成为将来城市智慧交通与智慧出行的一部分。

      共享单车冲击汽车销售

      共享单车的崛起对现有汽车厂商并不是好消息。网约车已经给汽车销售带来巨大的冲击。以滴滴出行为例,截至9月,合并优步之后,滴滴出行月活跃度用量达到3648万,日均订单超过1800万张。这表明,除与出租车服务产生直面竞争之外,网约车还从根本上改变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。

      《车天下》记者测算过,在中国拥有一辆普通汽车,包括燃油、维修、停车位、保险、车船税等日常费用,每天的开销可以使用5~6次中短途网约车。对于手头拮据的年轻人而言,使用网约车显然更合适。年轻人推迟购买人生第一辆车,连现有车主也减少自己开车频率。

      五年前,网约车崛起之初,传统汽车企业认为,私家车的舒适性和私密性,是网约车所不具备的。私家车的优势仍在,网约车只是出行方式的一种补充。五年过去,传统汽车企业不得不承认“看走眼”,开始重视共享。广州车展上,大众汽车宣布在移动出行方面,已经先后与多个商业伙伴达成战略合作意向。此前巴黎车展上,宝马发布以“自动化、互联化、零排放和共享化”为特征的数字化战略,奥迪也发布未来出行共享的战略。

      “大出行”成热门话题

      经过五年发展,网约车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,清晰可见的盈利模式。相比之下,共享单车仍面临管理复杂、盈利难、“太难骑”等挑战。为减少维护成本,共享单车多采用实心胎和高刚性材料,骑行颠簸、骑行舒适度远低于预期。

      在如何盈利上,摩拜、OFO都表示,仅靠自行车本身,难度巨大。共享单车的机会在于积累大量用户和流量,与政府合作,成为城市公共交通“大出行”的一部分,再打通后盈利模式。所谓“大出行”,即基于大数据分析下的城市交通,提高马路使用效率的同时,还兼顾低碳环保。广州车展上,智慧车载互联成为标配,与概念车一起出现在展台中央。其中,较为新鲜热辣的有斯巴鲁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、沃尔沃Pilot Assist II驾驶辅助系统、本田的Honda SENSING安全超感系统、Honda CONNECT智导互联系统以及传祺智慧3.0。

  • 相关内容